學期將結束了,讀經班的課程也將告一段落,大家對這一年來的讀經成效感到滿意嗎?

我個人是覺得滿慶幸的,能有機會帶小朋友參加讀經班(我習慣對外稱自己的小孩為小朋友),倒不是因為小朋友現在多背一些四書五經,長大以後就可以少背一點,而是在生活中,因為加入了讀經的元素,讓自己及小朋友都有機會接觸到先人的智慧,不論多少都是一種啟迪,隨然每週一次的時間並不長,但它一點一滴的化學變化,無形中都在影響著我們,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感!

這一年來,媽媽每天都會在功課改完後要求小朋友唸經唸三遍,有時小朋友會覺到很麻煩,減少了他休息玩電腦(正確的說是電動)的時間,但媽媽都會強調不用背,只要念三遍其實很快,「你吵的時間早就可以唸完了」。 這招還滿有效的,你只要稍加堅持,小朋友都還是會配合的,反而在他唸完經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,要玩或看電視就更理直氣壯了。

重點來了,親愛的家長,除非你事先交待小朋友做的工作還沒做完,或者小朋友已經習慣不看電視、不玩電腦(這種小朋友應該不多),否則,小朋友完成了大人期望的工作後,就不要這時再要求小朋友做這個做那個的,小朋友會認為你們大人的要求永遠做不完,以後就不太想聽你的話了。其實,這個時候應該也快晚上七、八點了,讓小朋友有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可能對他更有幫助喔! (大人也可以休息一下)

因為讀經,讓小朋友接觸到學校所未教的東西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,在不經意的時候,小朋友會問你所讀經典裡的意思或故事,這時你會怎麼辦?

千萬不要告訴他「去問爸爸(媽媽或其他人)」或直覺的就說「麥剎」或「長大了你就會知道」。建議你一定要跟他聊一聊,因為這是天載難逢的親子對話機會。小朋友會問你,表示對你有信賴感、想親近你、想與你交心,所以不必把機會讓給其他人,沒有人會感謝你的(小朋友也不會)。也請不要說「麥剎」或「長大了你就會知道」,這樣只會讓親子間的距離再後退一步,世界上也沒有「長大就會知道」這種事,學都不一定懂了,何況是不學,否則世界上最老的人應該就是懂最多東西的人了,這像話嗎!(吳宗憲口氣)

一般我會就我所知的告訴他,並引導和討論他的想法,當他在描述他的想法及意見時,不論好壞,小朋友就已經在訓練表達能力了。(讚吧!)

其實答案是什麼並不是頂重要的,大人千萬不要有標準答案的制式想法,以為自己不懂就不敢講。小朋友要的其實不多,在相互的討論交談中,小朋友就會去思考,滿足在其中、樂趣也在其中了。有標準答案的,反而不能刺激小朋友的想像力,小朋友會覺得不好玩、沒意思,不知道你認不認同?

對小朋友的潛力可不要小覷,偶爾他會給你的是出乎意料的答案,這樣樂趣就來了。大人對問題不懂也沒關係,所謂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」承認大人也有不懂的事,小朋友更可以了解到學問的博大,進一步只是如何和小朋友一起把未知變成已知罷了,說不定小朋友在激勵下,會主動去找答案再回來考你,大人們可不要一下子就被打敗歐!

記得在讀三字經時,他會問哪個朝代在前,哪個朝代在後,當時我就把過去精心製作的手繪中國歷史朝代圖(當然是別人做的,還是學美工的人喔)秀給他看。經過幾次之後,他對中國歷史也就有了整體概略的印象,後來他在讀中國歷史相關書籍時,總會自己去看中國歷史朝代圖或問我某個事件是發生在哪個朝代、該事件還有什麼歷史相關的故事、給後人怎樣的影響等。你看,讀經還有這種好處,可以引導到認識歷史,有機會應該試試看,效果不錯喔!

讀經班讀經的內容,不定時的會在家中發酵,關鍵是家長有沒有陪孩子花一點時間讀經讀三遍,再引導小朋友的想法。就算小朋友當時沒什麼想法也沒關係,因為醞釀、發酵不是一時之間可以看到效果的。

以上是發生在我家,被我不經意發現的一點點讀經成效,分享給大家囉! 不過最重要的是你願意和大家經驗分享嗎?  我們竭誠、期待、歡迎你的留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udentond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